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重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日期:2022-04-27 10:10

实验室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系统神经科学与脑机接口研究方向针对脑疾病诊疗装备国产替代的重大需求,与临床医院和高新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国合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或课题共6项,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已用于纽顿科技等多家公司产品,实现了产业应用价值。已与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吸引4000万元资金成立浙大-西投脑机智能中心,开展脑机关键技术研发;团队研发的反应性电刺激器已经完成了临床样机的制备,预计2021年进入到临床测试阶段。在国内率先开发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体的多层次植入式脑机接口研究平台,完成了我国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被央视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相关成果直接促生了本学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专注脑机交互的回车科技公司估值已超亿,在脑机智能领域及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生物医学信息与分子影像研究方向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重大战略,建立了医疗大数据集成、整合、存储和处理分析的标准化技术体系,研制的生物医学信息模型被openEHR国际标准组织采纳,建设了国家重大疾病与罕见病临床与生命组学数据库、国家冠心病临床影像大数据平台、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医疗大数据项目,有力推动了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重大需求,突破了医疗信息集成引擎,临床指南数字化、医疗文书自动信息提取、疾病预警预测等关键技术,开发了肿瘤和心血管精准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危急重症智能清单系统、新冠肺炎风险评估系统等,在解放军总医院、荷兰Catharina医院等国内外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并服务于2019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家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及疫情防控等;智能化慢病闭环管理平台在宁夏、浙江的48个医疗机构大规模应用示范,覆盖450万人,关键技术被国家卫健委和欧盟ICARE4EU工作组认可并采纳,为我国医疗信息化和新型医疗卫生事业的推动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发的医疗信息系统产品成功应用于上千家医疗机构,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有力促进了医疗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生物医学传感与微分析系统研究方向生物传感技术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门方向,为实现人民健康监护、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聚集仿生传感技术,本成果开展新型仿生、微纳传感技术,通过生化信息的智能感知,实现人体健康监测与疾病诊断。针对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需求,研究基于新型生物及仿生敏感材料的仿生微纳生物医学传感器件与细胞传感器件。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实现VOC气体的检测,成果被Nature等刊引用推介。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片的仿生酶技术,实现尿液结石疾病标志物的早期筛查。相关技术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与邵逸夫医院开展临床合作。研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航天型号任务系列仪器装备,免疫荧光仪可即时检测新冠疫苗抗体浓度,已服务于陈薇院士团队的新冠疫苗研发,并被央视报道。

数字技术与智能医疗仪器研究方向针对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微型柔性电子内镜制造核心技术,研发了系列高端电子内窥镜;突破生物传感器酶高效固定化和生物医学传感检测抗运动干扰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了指环式人体脉率/血氧仪、非接触生物雷达呼吸探测仪和植入式动态血糖传感器等重要生命健康监测设备。在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上,承担了1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参与起草《传感器网络个人健康状态远程监测》国家标准;技术成果转化获CFDAFDACE等器械认证8项,其中指环式血氧仪获2020德国红点最佳设计奖。研发的电子输尿管软镜在湘雅医院等国内外近百家医院临床使用,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并广泛销售海内外市场。研发的血氧戒指和睡眠呼吸监测仪在国内百余家三甲医院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等国际顶级医院使用。新冠疫情期间,相关设备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昌方舱医院等机构应用,助力医护人员抗击新冠肺炎。实验室智能诊疗设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并牵头成立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推动我国自主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访问次数:101
 

版权所有 2010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您是第 203446  位访问者